上篇跟各位老師講解了脊柱問題對應的癥狀以及如何快速精準的判斷脊柱的位置,那么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學習平常調理過程中該如何診斷以及診斷有哪些要點。
一、診斷要點
1、發病脊柱段(頸、胸、腰、骶)活動障礙
2、脊柱觸診檢查,椎關節錯位
3、發病脊柱有關的韌帶,肌肉,觸及硬塊、剝離、摩擦
4、X線檢查脊柱生理曲度改變,小關節錯位
5、排除外傷、腫瘤及器官病理改變

二、診斷定位
第一步:神經定位診斷
根據疼痛,麻木部位(無麻木根據器官部位),按照神經定位診斷分析,椎神經根損害部位,初步定為出發病脊柱或關節。
第二步:觸診、檢診診斷定位
根據脊椎檢診結果,包括發現橫、棘突及關節突偏歪,椎旁壓痛,病理陽性反應物(硬結、摩擦音、彈響音、肌萎縮或代償性肌大等)的部位或各項試驗,神經系統檢查結果,結合第一步診斷定位,第二步診斷定位,確定發病脊椎,關節及分型。

第三步:X線脊椎照片診斷定位
脊軸變異情況,椎體后緣連線變異情況,環椎錯位會出現仰位,傾位,仰旋,傾旋和側旋等改變,各椎間關節形態和移位等都屬于錯位。
各椎間盤變性,椎體關節骨質增生,各韌帶鈣化的部位,程度等與第一、第二步結合分析,作出定位診斷,排出骨折,脫位,結核,腫瘤及器官病理性改變。
--------本段摘自《李華錘療》
說到診斷,在幫助客戶調理前,也可以采用復位釬的方式來對患者的整體脊柱進行梳理初步診斷,判斷陽性點、壓痛點,然后再結合診斷定位來進行詳細的分析。
臨床反復總結觀察及結合神經系統在脊柱力學規律的原理,發現疾病于脊柱的聯系:
C1---C4頸叢神經系統
主要由C1---C4脊神經組成,主要影響心血管、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及頭面部和五官。常見癥狀有:頭疼、頭暈、耳鳴、失眠、記憶力減退、視力異常、牙疼、三叉神經痛、胸悶、憋氣、心慌等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C5---T1;臂叢神經系統
主要由C5---T1脊神經組成,主要影響頸項部,肩背部,以上肢的疼痛、麻木無力、功能障礙為主,常見的癥狀有頸肩背部酸痛,一側或雙側上肢疼痛麻木、活動受限等。
T2---T5呼吸神經系統
主要影響咽喉、肺、前胸、后背部。常見癥狀:咽炎、咽痛、聲嘶、胸悶痛、乳房痛、氣喘、心前區疼痛、肩胛骨疼痛等。
T6---T8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
主要影響心臟和脾胃功能,常見癥狀有胸悶、心慌、心悸、胸脘痛、腹脹、食欲不振等。

T9---T12主要影響肝膽系統及消化系統。
主要表現為肝區痛、膽囊炎、腸炎、膽結石、大便異常、脂肪肝等
L1---L4腰叢神經系統
主要影響肝腎、生殖系統及腰腿。主要表現有:陽痿、早泄、前列腺炎、附件炎、腰痛、下肢疼痛等。
L5---S3 骶叢神經系統
主要影響下肢運動系統,如坐骨神經痛,下肢血液循環障礙、下肢無力、足跟痛等。
通過上面“脊柱相關病自我檢測示意圖”能更加的全面的看到具體會出現什么樣的癥狀。
推薦閱讀:8點教你快速祛除小腿、腳部病痛
推薦閱讀:8點教你快速祛除小腿、腳部病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