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要點
1、發病脊柱段(頸、胸、腰、骶)活動障礙
2、脊柱觸診檢查,椎關節錯位
3、發病脊柱有關的韌帶,肌肉,觸及硬塊、剝離、摩擦
4、X線檢查脊柱生理曲度改變,小關節錯位
5、排除外傷、腫瘤及器官病理改變
二、診斷定位
第一步:神經定位診斷
根據疼痛,麻木部位(無麻木根據器官部位),按照神經定位診斷分析,椎神經根損害部位,初步定為出發病脊柱或關節。
第二步:觸診、檢診診斷定位
根據脊椎檢診結果,包括發現橫、棘突及關節突偏歪,椎旁壓痛,病理陽性反應物(硬結、摩擦音、彈響音、肌萎縮或代償性肌大等)的部位或各項試驗,神經系統檢查結果,結合第一步診斷定位,第二步診斷定位,確定發病脊椎,關節及分型。
第三步:X線脊椎照片診斷定位
脊軸變異情況,椎體后緣連線變異情況,環椎錯位會出現仰位,傾位,仰旋,傾旋和側旋等改變,各椎間關節形態和移位等都屬于錯位。
各椎間盤變性,椎體關節骨質增生,各韌帶鈣化的部位,程度等與第一、第二步結合分析,作出定位診斷,排出骨折,脫位,結核,腫瘤及器官病理性改變。
--------本文摘自《李華錘療》

說到診斷,在幫助客戶調理前,可以采用復位釬的方式來對患者的整體脊柱進行梳理初步診斷,判斷陽性點、壓痛點,然后再結合診斷定位來進行詳細的分析。
推薦閱讀:錘正療法工具,代替雙手成就夢想
推薦閱讀:錘正療法工具,代替雙手成就夢想









